任城法院李营法庭一站式服务传递正能量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1日 | ||
近日,任城法院李营法庭审结一起非亲生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通过诉前调解、诉中心理疏导和判后回访等多种方式,解开原被告和被抚养人心结,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 案件详情 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曾为夫妻,婚后生育一子张涛(以上均为化名),现已九岁,2015年因感情不和双方协议离婚,张涛由张某抚养,随后双方分别再婚。2020年,张某再婚妻子委托某生物科技公司对张某与张涛是否存在亲生血缘关系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排除张某为张涛的生物学父亲。后就张涛抚养问题,张某与王某未能协商一致,遂提起诉讼。 诉前调解&诉中心理疏导 李营法庭庭长郝芳受理此案后,认为案情虽然简单,但该变故对原告张某及被抚养人张涛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伤害,本着调解先行的原则,安排熟稔婚姻家庭纠纷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努力舒缓双方对立情绪,融化矛盾冰点。但原、被告双方均不同意抚养孩子,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案件庭审后,郝芳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着眼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优先保护和健康成长,一方面多次向原被告释明法理,耐心规劝引导,让双方共同站在孩子的角度妥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积极从市妇联邀请心理咨询师,采用“私人订制”谈话、心理测试等方式对被抚养人张涛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及时了解和疏导其心理状态。经过郝芳多次努力,王某的态度渐渐转变,愿意接受孩子承担抚养义务;通过心理疏导,张涛慢慢打开心结,尝试接受新家庭,最大程度降低了负面影响。随后法庭及时做出裁决,判决被告王某抚养张涛并赔偿原告张某抚养费和精神损害金,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 判后跟踪回访 为解决张涛跟随王某生活后的入学、迁户、救济等问题,判决生效后郝芳又在短时间内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联系,帮助张涛渡过生活和学习难关,为其跑出了“加速度”;同时,她还以个人名义给予张涛一定数额的现金资助。郝芳对该案判后一直不间断进行回访,持续关注被抚养人的成长,了解张涛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思想上的变化,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
||
|
||
【关闭】 | ||
|
||